好消息,好消息,GB5009.267-202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碘的測定》將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相較于2016版,其中重大的一個變化就在于增加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作為第一法,首次寫進標準,就作為仲裁法第一法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讓我們來細細看看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
碘作為一種人體必需的非金屬微量元素,主要功能是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比較為人民大眾所知的就是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國家也曾在一些缺碘地區施行加碘食鹽的補充。其實,碘無論是缺乏還是過量,都會導致人體一些疾病。因此,合理攝入才是健康之道。
人體中的碘主要來源于食物,像海帶,紫菜等藻類碘含量較高。人們常吃的食物中還有哪些中含有碘,含量在什么范圍呢?食品中總碘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食品中碘形態以碘酸鹽、碘化物、單質碘和有機碘形式存在,準確測定食品中碘對于人體健康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往食品中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和氣相色譜法。這些方法存在前處理復雜且耗時,檢出限低,適應范圍有限的問題。而作為新編入的第一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則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